Power Milk 鼓手阿星在使用 808 鼓机和搭建鼓组 主歌,也就是开头的部分,比较是一种缓慢的节奏,只用了电鼓和 808 鼓机来做一些简单的点缀,将主角让给女声和合成器旋律,带领听众进入歌曲描述的世界。 随着主歌的铺垫已经让听众逐渐进入歌曲的氛围,真鼓伴随着副歌登场。 力量感和节奏感变得更强,律动的感觉也更明显,马上就把戏份抢了过来。 如果你也在现场的话,这个时候应该也想要动起来了。 但乐队又不想它是太夸张的抖腿神曲,所以选了一个 112 bpm(beats per minute)的节奏,一个可以跟着轻轻摆动身体,又不至于太激烈的节奏。 很多六七十年代的放克、disco 类的舞曲也很喜欢用这个节奏。 ▍在节奏和旋律之间框架搭好就要开始设计旋律(实际上没有很严格的先后之分)。不过我们还有一个介乎于节奏与旋律之间的乐器——贝斯。 作为一把弦乐器,贝斯也兼具了节奏的任务。但这也是导致大家说听不到贝斯的原因之一。我们经常说,贝斯跟鼓,不是「贝斯和鼓」,是「贝斯跟着鼓」配合鼓点的节奏而出现的意思,也因此经常被鼓的声音所掩盖。 比如《Just Like Heaven》,来自我很喜欢的 The Cure 乐队。 一出来就是急促的鼓点,贝斯的旋律并没有特别出挑,大家又都是低音部,所以乍听之下一般就只会被鼓带着走。 又或者 Korn 乐队的《Coming Undone》,说唱金属老大之一,鼓就更炸裂了,又加了很多特效,更不用管什么贝斯了,跟着鼓点甩就是。 Bass 贝斯,低音部乐器,通常只有四或五根琴弦 但其实,这两支乐队的成名技之一,就是其独特的贝斯旋律。The Cure 我们换一首《Close to Me》,虽然一开始也还是鼓先声夺人,但马上你就会发现,主角其实是活蹦乱跳的贝斯,你身体的节奏很快就会被它带着走。又或者《Love Song》,一条连绵不断的 bassline 贯穿了整首歌,更是光芒四射,属于世界上最好听的贝斯旋律之一。 Korn 乐队贝斯手本人的教学示范 Korn 的贝斯则是另一种用法,它自己就是鼓,比如《Got the Life》,我们可以看看贝斯手本人的 教学示范 。外行人看起来就是……瞎拍。但行内人看起来……还是瞎拍。开玩笑啦,但真的很像在打手鼓。 他这样的做派的确是引起争议的,觉得他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却也为乐队挣足了话题,加速了乐队的成名——以前组乐队的同学好多人学他的台风。大家如果开始对贝斯有了新的兴趣的话,也可以听听 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 ( ANWIYCTI )。三个人三把贝斯,做出了非常好听的以贝斯作为绝对主角的音乐。 香港乐队 ANWIYCTI 在演奏 所以其实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创作并不只是技术的问题——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足够厉害的——而更是如何选择的问题,由内容来决定表达方式。所以《夏日咻吡嘟》的贝斯,节奏部分我们并没有过度去设计,比较低调。 但我们也将一个非常浪漫的间奏留给了它。大家听的时候可以戴上耳机,从摇摆中稍微慢下来,感受其中隐隐约约的和声、空灵的吉他音色、海浪的采样……幻想身处夏夜的海滩和星空…… ▍旋律大户然后我们来看看旋律大户——吉他。我在青少年时期最喜欢的是日系摇滚 J-Rock,所以我一开始也幻想过吉他手李sir会来大段大段的帅气 solo,比如这样的…… 日本传奇乐队 Luna Sea 吉他手 Sugizo 在演奏 只是想一下啦,因为 Power Milk 和小张并不是这种风格,我们也并不干涉任何她们的创作。所以最后,吉他编曲的重点主要是一些细节上的巧思。比如李sir知道我很喜欢 Beyond 的《雾》这首歌,就改编了它的一小段尾奏(Outro),穿插在编曲的各个段落里。大家可以看看听不听得出来。 《雾》是 Beyond 三人时期的作品 这种创作方式很常见,很多音乐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作品片段,以各种形式放到自己的作品里。比如涅槃乐队最著名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开头非常标志性的鼓点,其实也是来源于一首舞曲。 强如杰克逊,也经常采样前辈们音乐素材(你可以在视频里听到一些例子)。对于乐迷来说,这些都是常规听歌之外的的惊喜彩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次元壁破了,双厨狂喜。 Power Milk 吉他手李 Sir 和他的骚粉吉他 而我最喜欢的,是李 Sir 在第一段副歌的时候,特别设计了三段不同的 riff(反复段),放置于左中右三个不同方位,营造出非常立体的听感。简单来说就是有三个李 Sir 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进行演奏。三把吉他,三种音色,三种演绎,这段非常值得大家戴上耳机仔细聆听。做录音,做制作,心思和时间就是花在这些地方的了。 李 Sir 的吉他收藏 ▍音色音色的寻找与尝试,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音乐人奠定风格的必要过程。比如开头的合成器,老歌迷一听就知道,这很 Power Milk。不过就算是熟悉的风格,每首歌都需要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主唱荔枝也是尝试了很多次才选择到了这样一种让自己满意的复古音色。 荔枝和小张在使用合成器和电脑制作、选择音色 厉害的音乐人、乐手在经过多年的历练之后,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成名音色,让人一听就知道「嗯!就是这个味!」比如 AC/DC 的吉他,永远都是脏脏的,慵懒但又霸道的 riff;Dire Straits 恐怖海峡乐队的 Mark Knopfler,吉他声音极具颗粒感,绕梁三日,拨动心弦。 大家有兴趣可以也听听后摇乐队「Explosions in the Sky 天空大爆炸」的《 First Breath After Coma 》,一首我非常喜欢的后摇音乐。大家都知道后摇基本都是没有歌词的,歌曲的意境必须完完全全地靠乐器来营造。 各种音色、音效、旋律,总之所有声音都要用到极致。这首「昏迷过后的第一次呼吸」,完完全全就是用纯音乐给听众描绘出一个画面感十足的场景(什么场景留给你们自行想象),也帮助这张专辑成为了经典。 歌曲所在唱片的封面,一个将所有想像空间都留给听众的设计 而为了给刚刚提到的间奏再增加一丢丢浪漫的色彩,李 Sir 也使用了一小段很后摇的音色。当你静下心来,用上比较好的耳机,就会发现这种很空旷、飘渺,很发散的空间感非常迷人。 做出这种效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不同的吉他品牌会有自己的声音特点,比如金属和硬摇滚第一时间就想起 Gibson,而 Fender 就更流行、更轻盈……诸如此类。然后你还要将电吉他接入不同的效果器,甚至为了做出想要的音色和效果搬出几十年前的老音箱…… 一个年龄 50+ 的吉他音箱也在录音时派上了用场 所以我们经常说好的播放设备好在哪里,并不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随便播点什么都能「炸裂你的耳膜」。它们的作用更多是还原音乐原本的味道,指的就是这些味道。每一颗音符都是音乐人费尽心思的创作,并不只是简单地被称为「高中低频」而已。 ▍写在最后所以,这就是少数派深度参与的第一首歌《夏日咻吡嘟》了。也许它并没有华丽的词藻,或者千回百转的唱歌技巧,甚至还极为大胆地使用了粤语创作。 但它的确是我们在 2022 里收获的最直接的感动,希望你也会喜欢。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比如歌词为什么要选择粤语等等。但发现又会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如果有人想听我再考虑以什么形式分享出来吧。 有旋律,就有快乐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还是那句话,并不是说听歌要有什么资格,怎样才叫正确听歌。每个人都有自己听歌的方式,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所有的音乐诉求,到最后无非就是「感动」二字。 再高深的功底、再强劲的技术,没有打动到你的心,一切都只是徒劳。 只是作为一位多年的乐迷,会知道音乐人们做音乐真的花不少心思,甚至心血。 如果大家能够把它们都接收到,相信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音乐人也更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觉得这些都不如跟着旋律起舞来得快乐,那就忘掉我所说的一切,尽情去用你的方式去享受音乐吧。 希望大家喜欢本期内容,也再次感谢飞傲对少数派的支持。 因为听歌,我们都是认真的。 再看一遍飞傲 M17 便携台机